Wednesday 26 July 2023

列王若尘 (The Tsars Like Dust - Mandarin Translation)

虽说科幻拥有其它题材难以企及的辽阔空间可以让艺术家挥毫描画新的世界体系,但我们读到的作品往往落入最陈旧、最粗糙、最愚蠢、乃至最落后的政府形式之窠臼:君主制。
正值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陛下践祚七十载溥天同庆之祺,
本博客编创团队谨祈愿天下人主
(包括虚君如温莎王室者)
皆喜获废位。(图片来自IMDB.com)


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阿尔达拉公主(出自Buck Rogers 系列),灰色王子 (Jack Vance), 帝查卡国王(出自 Wakanda 瓦干达系列),“星帝”格蕾兰女皇 (John Scalzi), 六方位皇 (Arkady Martine), 火星公主德嘉·索丽丝 (Edgar Burroughs), 拜冷·阿巴萨克斯皇帝(出自《木星上行》),伊茹兰公主(出自《沙丘》系列),金星女王伊拉娜(出自 Queen of Outer Space 电影,见图),阿思查公主 (出自 Doctor Who),大巴札尔帝王(来自 Voltron 大陆译《战神金刚》,美版称Emperor Zarkon),“星火”科莉安公主(DC美漫人物),以及银河大帝革律翁二世(出自阿西莫夫《基地》系列)等等等等……遗憾的是,这里列举的作品大多既做不到批判性地运用君主制度这一概念,也没有努力探究这一政治制度在社会层面造成的后果,更未能拷问它所代言的精英主义哲学这一思想基础。因此,阅读这些作品时,读者应带有怀疑的精神。

考虑到当下除了其残余形态,仍在君主统治下的国度已寥寥无几,或许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几乎没有多少作者有意用批判性的态度面对自己笔下帝制造成的影响。毕竟,但凡未满244岁的美国人,以及对彼得卢惨案(1819年)前的社会没有个体记忆的英国人,已经无法通过切身经历来感知“星帝”统治下的生活该有多糟糕。(即使偶有格蕾兰般的明主现世,她们在守旧制度的沉疴之下也无力回天。)

创作者若要更准确地描写太空帝国的面貌,那就该参考当今世界少有的几个绝对君主制政体,例如阿曼苏丹国、斯威士兰(斯瓦帝尼)王国,以及北朝鲜金家王朝。说得直白点,现实世界里“有君权”和“无人权”是直接关联的。但科幻作品中却很少这样描写。

作者之所以对描写帝王趋之若鹜,有一些原因是很清楚的。首先,如果要突出某个人物的重要性和能动性,“称王”是条捷径。比如说,一旦某个人物提到“莉亚公主”,观众很容易领会到这是个“主要角色”。

同样,从故事叙事角度而言,要想解释某个政治决定,将其归为个人意志相对容易,而刻画其它政治体制下必须经历的决策过程就比较麻烦。

我们要看到,很不幸,作为人间现存持续时间最长的制度,有着“万岁”历史的君主制看来还要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存续下去。

然而科幻题材作品太容易陷入对这种落后压迫制度不假批判的运用。例如,在早期《基地》系列小说中,即便谈起弊政多端、危机四伏的帝国可能的继承者,阿西莫夫也未曾主张任何比帝制更复杂、更富于内涵的治理体系。

《星战》中将奥德朗星描写成桃花源、乌托邦式的君主国。
然而,现
实世界里,人权和君权是水火不容的。
(图片来自 StarWars.com)
在戴维·韦伯的“奥诺尔宇宙” (Honorverse) 系列中,曼堤戈耳(Manticore, 意为西方神话中的刺尾狮人)星际帝国的女王和女皇伊丽莎白三世在任何问题上无一例外必然站在正确的一面,而她果敢的领袖气质则反衬出该系列作品中诸个民主政府的昏聩和低能。至于洛易丝·麦马斯特·比约德虽然承认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昏君,她塑造的格里高尔·弗巴拉却基本上“是个好人”。因为这一类作品未能冲击“开明君主”这一不经之谈,它们实质上深化了这一思想的影响。

也许,星际殖民征服只有在暴虐贪婪的帝制下才有更大可能。帝国一旦无力持续扩张,往往也就走向了尽头。因此,民主政体可能更安于(或更可能被要求)将资源集中在创造或者增加公民的福祉上,而非在群星间开疆拓土。就像资本主义下“拟帝制”的公司集权一样,传统的君权也许同样贪得无厌。既然这样,虚构世界中各种奥加纳世家(见《星战》)及其翻版,就应该描写成贪欲无艺的一夫民贼,而非普施仁政的明君。

《星战》系列作品基本上未曾流露出任何涉猎深层次文化批判的企图。即使如此,我们也应注意到其中对各种政体越来越全无章法、有头无尾的描写。我们简直无法读出其中任何一个政府如何运转:既有元老院,又有皇帝,还有选举产生的公主,甚至有掌握着某种政治权力的贸易联盟。不过,有一点表现得很清楚:帝制无过,暴君有辜。进而言之:过在贼人窃据大宝,不在国体自新之亟。

所有的君主制政体都依赖一个假设,即某些特定血统的继承人有着内秉的优越性。在这一点上,它和制度性种族主义所依赖的是同一个哲学。《星战》后传在这一点上变本加厉。蕾伊能够执掌原力,无非是因为她是帕尔帕廷大帝的直系血亲。她的价值和力量来自血统。这样看来,多数来自被歧视、被种族主义压迫群体的科幻创作者,相比于坎贝尔时期以白人为主的科幻作者群体,更倾向在作品中针对帝制表现出健康的质疑精神,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值得注意的是,坎贝尔时代的两位科幻巨子罗伯特·海因莱因和弗雷德里克·波尔虽然处于政治方向的对立两极,但在同辈中两人可并称为对帝制观念的最强怀疑者。波尔对帝制着墨不多的描写充满了大不敬的调侃,而海因莱因笔下的君主政体要么全然异类,要么面目可憎,但他却塑造了各式各样为民主而英勇斗争的主角。

虽然整体上有细致而高格调的叙事风格,
但 Leprechaun In space 电影还是未能免俗于星际君主的套路。
(图片来自 IMDB)
不过我们还要专门提及另一类作品,它们直接用君主制当作观念上的主要题材,旨在拷问政治制度对其参与者的意义何在。这一类的突出代表是查尔士·斯特罗斯的《商战王朝》(Merchant Princes) 系列,可以说多少直面了承天之命的特权血统造成的后果和对公共社会整体的影响。

君主制是残酷可怖的政治体制,繁荣而进步的国家大多已将其扬弃。屈指一数,当今世界现存只有7个绝对君主政体,此外尚有一小部分有虚君残存的国家。在这样的条件下,科幻这一向往未来的创作题材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仍然将这种弊政制度奉为主要设定。

我们呼吁,在畅想人类社会的未来时,科幻粉丝同人界能够对帝制抱有健康的怀疑。

(注:原标题 The Tsars Like Dust, 得名自阿西莫夫作品 The Stars, Like Dust)

本杂志编撰团队感谢雨果奖提名,并借此机会挑选了2022年度若干得意之作翻译成中文,以飨参加本年度世界科幻大会的中国友人。译者:Zoë C. Ma [https://zoe-translat.es/]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